碳費3子法懶人包,碳費明年起確定徵收,正式進入碳定價時代!規範重點、徵收時程一次看
為建構我國碳定價制度及穩定推動減碳工作,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(下稱氣候法)發布「碳費收費辦法」及「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」,並公告「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」完成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。
為建構我國碳定價制度及穩定推動減碳工作,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(下稱氣候法)發布「碳費收費辦法」及「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」,並公告「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」完成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。
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改變歐洲能源格局,再生能源急速擴張,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供應大增,導致歐洲能源價格負值區域交易頻率越來越高,幾個市場電價跌至零元以下,德國批發電價甚至出現長達六小時負電價。
隨著綠電政策鬆綁和建置速度加快,2024年上半年綠電交易量達10.4億度,年增41%。截至8月,台灣共計1,196個再生能源案場,累計核發憑證數超過544萬張。經濟部預估今年台灣綠電發電量將達356億度,足以滿足企業一年221億度的綠電需求。
近期台灣對於選擇綠電或核電,有諸多討論。但早有專家指出,台灣蘊藏龐大的「地熱」,如果完全開發,幾乎等同於全台的總發電量。這說法是否為真?《遠見》專訪全球最大地熱設備製造商Ormat的銷售總監沙維特(Rami Shavit),他分析台灣地熱確實有潛能,但是能源轉型,有多個層面需付諸實行,才能實現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。到底有哪些新技術與政策需要導入?
離岸風電3-2期結果公佈後,離岸風電外資開發商居然向歐盟告狀,指出台灣離岸風電的國產化政策違反國際條約、損害利益,將依WTO爭端解決機制管道,要求與台灣進行諮商。經濟部強調已啟動溝通機制,同時透過駐外單位向歐方說明,期盼化解疑慮。但事情有那麼簡單嗎?經濟部對國產化的態度又是如何?